從新北的樹林前往位在萬華的公路總局開會,是趟路途遙遠的旅程,與萬華林宅的相遇就是在這段旅途上發生的,吸引我目光的是磚紅色建築,再來就是女神頭尪仔標,外觀是清水磚洋樓,向上望有加蓋的黑屋頂小樓,小樓為祭祀使用,僅供學術研究參觀,所以一般人無緣得見,不過能看到洋樓內部的一、二樓和中庭,也已經很過癮,這裡的星巴克受限於古宅保護,不但有營業時間限制,餐點和飲料品項選擇也較少,因此想停留的人必須提早過來。
維基介紹它早期時,該宅第高處可向東遠眺總統府、向南遠眺台北車站、向西遠眺淡水河及關渡地區,甚至可在視線清晰時望及公館地區。 可見當時高樓很稀有,這麼好的景觀視野,難怪頂樓會保留大面積空地,可供露天宴會或賞景使用,現在則成了星巴克女神睥睨熙來攘往 人群的地標,宣告歷史與時尚相互融合的最佳註解。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史館,類似圖書館的功能,所以除了維修或特定用途以外,館內空間開放自由參觀,不知道為什麼,官網上對這棟歷史建築完全沒有介紹,或許資料太少,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是日治時期的建築,這在維基百科倒是有找到一點點資料,因為連李乾朗老師的書都未曾提及,這是由森山松之助所設計,1925年完工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現今改稱為國史館,收藏國家歷史有關文物,這棟建築我最欣賞的地方是它的外部設計元素,古羅馬風混合柱式及嵌鐘,搭配上歷經歲月的顏色,好想把這三個細節copy回家(請見最後一張照片)。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裡利用角落營造的入口意象和臺中州廳相似,只是這裡大門是弧形,搭配圓拱屋頂,臺中州廳大門是直線形,搭配梯形的馬薩式屋頂,二棟都是森山松之助設計,我比較喜歡這棟有城堡的感覺,監察院近年有經過修復工程,對修復歷史建築有興趣的可以觀看右側網址:https://building.cy.gov.tw/cp.aspx?n=293。
去之前,並不知道內部公共區域是可以開放參觀的,想說這是偉大的監察院,應該不給看才對,所以本來只想拍外觀而已,是守衛告訴我可以進去參觀,進大門後也有人招呼,二樓甚至有間陳列室,有駐點導覽員在那裡負責解說,固定時間提供巡迴講解,原來這裡對參觀民眾這麼友善,他們不收費,也沒有小費箱,可是大家看到我這個拿著手機揹個背包的土包俗,都主動向前打招呼,金好禮,因為之前公賣局的陰影,對比之下,真的有感動到,不過當時的我,怎麼也想不到,二年後在新單位會因為接手前人的案件被監察院調查,才知道原來監察院只調查公部門,它們的手下是審計處,所以審計處來地方政府查案時,有些人就會很緊張,不過大部分人是不會啦,包括我在內,因為婁子不是我捅的,噗~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初在Google Map上發現這座古蹟寺廟時,並沒有很想來看,覺得是座日本人的廟,有什麼好看的,但那天逛西門町無意間經過時,才發現它腹地廣大,而且有著品味不俗的日式建築。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有五座城門, 分別為北門「承恩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 ,本來覺得對台灣的古建築比較沒有興趣,但身為台灣人又來到台北,沒去看城門,好像有點怪,於是挑了較有閩式建築風格,而不同於其它4座中國風較濃的北門承恩門來參觀,不過城門區真的很小一塊,很快就逛完,回頭剛好瞥見臺北郵局,而且郵局與城門之間有規劃串連的休憩綠地,供大家停留佇足。
城門詳細介紹維基百科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衡陽路上有不少歷史建築,對這類建築有興趣的朋友,建議來走走,而且沿途有各式商家,不會無聊,這棟合作金庫也是在步巡時發現,而且行內人員十分親切友善,看我一直盯著二樓的裝飾細節瞧,很貼心的告訴我:歡迎參觀,不會因為我不是來開戶存錢就給臉色看。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台博館參觀可以從捷運台大醫院站下車後4號出口出站,距離較近,我當時是從西門站看完中山堂經過衡陽路的全祥茶莊,然後走懷寧街轉襄陽路,所以未到台博館之前,就先在轉角處看到這棟十分堅固厚實的台灣土地銀行,也就是勸業銀行舊廈,那時還想著等看完台博館再來看它,沒想到出台博館後,就有熱心志工告訴我,門票可以在同一天再去看對面的土銀展示館,真是太好了。
這棟日本勸業銀行在1933年建造,採鋼骨結構,立面有13根圓形立柱,細部採用獸頭裝飾,根據李乾朗老師的研究,建物裝飾表現出藝術裝飾Art Deco與中美洲馬雅Maya藝術之特徵。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不是從李乾朗老師的著作裡看到描述,在現場實在看不出這棟建築物是1915年完工的重要歷史建築,也許是大肆翻修過,所有的"舊意"都不見了,只有看到裝飾細節才會發覺這不是現代技術仿造的,因為國內大概也做不到,加上庭園裡為了替遊客遮蔭,在大門前種了一堆滿滿的喬木,完全遮擋住這棟建物原始風貌,也讓欣賞的價值打折,幸好買票進去後,部分原味還在,還是蠻值得的。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下子擠了10個景點,是因為走馬看花,拍下翏翏可數到此一遊的紀念照,其中最令我驚豔的是台北科技大學紅樓,是參加氣功團練時無意間發現的豔遇,而最讓人氣結的,當屬公賣局無誤,想知道有什麼小插曲,請往下拉 >( ̄ー ̄)<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賓館是位於所謂博愛特區內的公部門建築,門牌號碼為凱達格蘭大道1號。最初為臺灣日治時期的總督官邸,現為中華民國的國家招待所,由中華民國外交部管理使用,專門接待國賓或舉辦慶祝活動。現今亦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賓館興建於日治時期,原名「臺灣總督官邸」,除了是總督住所之外,也是總督接待與宴請貴賓、皇族的地方,從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開始一直到末任總督安藤利吉為止,共有16位總督曾居住於此。1945年中華民國治台後,總督官邸曾短暫成為臺灣省政府主席官邸,1950年改為現名。1952年,《中日和約》在此簽署。2002年展開修復工作,於2006年5月竣工,並定期開放供民眾參觀。
根據李乾朗老師的調查,賓館的建築設計出自多人之手,原為福田東吾、野村一郎,後為森山松之助與八坂志賀,採後文藝復興式樣,最特別是曼薩爾式屋頂,其高貴程度或許比不上東京的迎賓館赤坂離宮,但在國內無疑是我最喜愛的歷史建築,大概從小接觸西方童話的關係吧,比起中國故事裡的仙女,我更愛西方故事裡的公主,但我心目中的公主不住中古世紀城堡,而是住在像凡爾賽宮一樣的華麗巴洛克式建築,但尺度必需親民些,因此臺北賓館就成了我名單上的頭名,它除了外型亮麗、內裝奢華外,還有一點很值得提的,是它位於後門的日式迴遊式庭園,設計的非常高雅有品味,應是利用當年留下的庭園形狀加以小改款而成,可惜不開放遊玩,只能從部分外圍拍照,但僅止於此,就能讓人感受到處處皆景的用心,精緻中帶有自然的野放,是個與建築體非常相襯的高格調庭園。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故事館,原名圓山別莊,古早有錢人的別墅,是一棟融合英國都鐸式屋架和十九世紀末新古典主義的洋樓,位在北美館旁。為二層樓建築格式,一樓為磚造,二樓則為原木結構。因尖塔、銅瓦和塔樓均有鮮活的色彩描繪,感覺像童話故事中的建築,因此冠有「童話奶油屋」的別稱,目前為售票參觀。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大醫院舊館,現稱西址,原稱台北病院,1895元初始為木建築且在大稻埕,1898年才遷至現址,因白蟻蛀蝕杉木,1912年才改為由近藤十郎設計的文藝復興風格之熱帶式建築,於1921年完工,是當時東南亞最大型、最現代化之醫院。紅磚為圓山煉瓦工廠製造,木材為阿里山檜木,病房地板全部使用七分檜木(現木頭地板僅存於老年醫學部辦公室),屋頂則使用蘇澳石板瓦。整體紅磚牆面上以洗石子(人造石)作為紅白相間的橫帶。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到北投麗禧參加研習,才發現它的鄰居是北投文物館,真是賺到,趁著下課空檔就進去參觀囉,這裡是極少數歷史建築中,為私人所有並經營的,建於1921年,前身是一家高級的溫泉旅館。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山堂的外觀是現代折衷主義樣式,最特別的,是那三進式的入口設計,井手薰首開風氣之先,為了人車分道而設,在1932年就有這樣的設計思考,真是貼心而且考慮的很長遠,再來是它給人的厚重感,不用到室內,就能感受到這棟建築物的穩固性,其鋼骨水泥構築,和228國家紀念館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當時應主要考量耐震,其次才是耐火、耐颱風等,在尚未結束二次大戰的當下,說不定連炮彈攻擊都預想到,所以才會蓋的這麼像一座堡壘。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棟建於1927年的豪宅,原屬於名為葉金塗的鳳梨商人所有,當時的他大概想像不到,在90年後的今天,建築會因為星巴克而出名,成為咖啡愛好者、品牌追求者和觀光遊客們的集合所。
原址已由建商改建,三層樓以上為飯店,但仍保留保安街上的原始三層樓立面,而重慶北路上的立面則為仿建,富麗的紅磚建築與巴洛克式裝飾風格,鮮明地流露出日治時期豪商巨賈的形象。山牆上清晰的「泰」字,代表葉金塗所經營的商號「金泰亨商行」,而建築上的鳳梨泥塑裝飾,則是葉金塗經營鳳梨罐頭事業的象徵。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稻埕,是喜愛歷史建築的人必去朝聖點之一,我遊歷過很多歷史建築,很多都只去過一次,但是喜愛的就會常去,大稻埕就是個會讓人回鍋的地方,或許因為它是建築群,整體的氛圍讓人悠遊其中,就像走在一片好風景裡,怎麼走怎麼看都不會膩。
我的路線是從捷運大橋頭站出站後,走延平北路二段,然後到涼州街口右轉,這時在交叉口就可以看到仁安醫院,涼州街到安西街右轉,這裡進來不是看建築,是來吃網路上推薦的賣麵炎仔,他們家的紅槽肉真的好吃(請必點),吃完後回到涼州街,然後走到迪化街一段右轉,沿路都有很多歷史建築可以欣賞,走到底就會到達迪化新天地,這裡蠻值得過來拍照,稍做停留,如果不想走重複路線,可以在大橋頭站出站後直走民權西路,到迪化街一段再左轉,就可以從迪化街新天地開始,一路一直走在迪化街上欣賞,沿路有賣喝的賣吃的,還有小物店可以買伴手禮,我在迪化街上一直走到南京西路才折返,途中會經過霞海城隍廟及永欒市場,市場停車場這裡有一窩小吃可以讓大家稍做休息(沒有冷氣哦),有冷氣卻不用消費的地方,就是大稻埕遊客中心,在永樂市場對面的三角窗,杠棒上寫的是:大稻埕故事工坊。乍看之下以為是私人經營的店面,其實不是,它就是隱姓埋名的遊客中心,大方給它走進去坐著休息吹冷氣,然後再往前走一點去吃小吃後再折返或走南京西路去中山站搭捷運也行(至中山站約1公里路程)。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8國家紀念館,與位在228公園內的228紀念館只差了"國家"二個字,所以很多人混淆,也很多人不知道二者的差異,不知道為什麼,連李乾朗教授著作的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裡,也獨漏了這一棟,它的外觀為淺褐色調,加上厚重的外牆,給人鄉村豪宅的樸實感,以它的高度來說,就算防震也覺得過度設計。
這裡原名台灣教育會館,興建於1931年,由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藤遠九美設計, 外觀呈現從西洋歷史式樣過渡到現代式樣的特徵(近代建築的折衷樣式),其外牆貼北投窯業會社出產的褐色面磚;窗緣、牆腰及屋簷都有洗石子的幾何紋樣裝飾。 此館與井手薰主導設計 ,與同期的中山堂頗為相似。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中市役所,隔市府路與舊臺中市府(臺中州廳)為鄰,其與臺中州廳最大的不同,是沒有森山松之助的招牌紅白飾帶,設計者不詳,不過維基上說,是屬辰野式(辰野金吾)的仿巴洛克風格,李乾朗教授則認為是法國的新古典主義,因為這是和洋式建築,已揉合各家派系,所以並沒有一定的說法,即便是一脈相傳的老師和學生,也會衍生出不同的詮釋風格。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環保局結下不解之緣後,才發現原來她們在這麼美的古蹟建築裡上班,不過進去後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大廳及公廁是改裝過的,沒改裝的辦公室裡,擠了滿滿的承辦們,每個人都只有一張舊式辦公桌,面對面坐著,沒有隔版,也塞不下額外的置物櫃,除了正前方的電腦外,其餘地方都堆疊了文件和報告書,聽說天花板躲藏的老鼠又大又肥還不怕人,大白天就會出來偷吃便當,讓我這個本來很羨慕的想法,瞬間慶幸自己在十分現代的新辦公大樓裡上班。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風格及裝飾細節來欣賞的話,這是一棟經典實用的建築。以前在這裡唸書的時候,經常是晚上下課後來這裡回家,然後一早出站回學校,利用的都是一樓和平凡無奇的月台,從來也沒有抬頭多看它一眼,就像身邊習以為常的家人,提供了我們的日常所需後,我們通常就轉身去面對社會上的戰場,經常忘記用眼神多關心多看家人們一眼,好像那是件多餘的浪費時間的事情,直到自己或家人生了病,不得已只好空閒下來後,才發現這份關係的重要性,臺中火車站也是,因為新站的成立,才讓我們發現它的重要性,如今新舊並立,各有各的特色與功能,象徵都市新舊空間的融合與歷史軸線的呈現。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