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歷史建築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臺中市長官邸,簡單的二層樓和洋折衷建築,加上周圍草木扶疏,形象低調卻不失該有的氣派,但在這裡卻無法久留,因為展覽空間沒有座椅,餐飲空間座位有限而且很多人是大聲聊天相當喧嘩......現在的歷史建築經營多傾向餐飲業,讓大家在復古風格的建築裡,輕鬆享受美食,雖然立意良好,而且餐廳為了顯現與眾不同,也在佈置上花了巧思,不過同為餐飲經營的相似度太高,就失去了新鮮感,何況受限建物保存的廚房,食材料理過程必需簡單,因此,是否有不同的經營方式,讓大家除了吃喝以外,還有其它方式能停留更久的時間與建築深度對話?有人說,審計新村是個活化的好例子,但也有很多人,到了審計新村是因為大家都去那裡逛市集,在古厝是為了自拍,能有多少人體會到其中保存的歷史意義?介紹總在官網裡,現場拿了DM幾乎是看一下就隨手丟棄,跟著導覽太浪費時間...

    我到過不少古蹟建築遊歷,有像撫臺街洋樓的展館使用,也有臺中文學館的展館兼餐飲經營,也有臺北賓館的僅供參觀,也有華山的文創空間,還有仍在辦公使用的臺中州廳、監察院,其實在台灣的活用方式已算很不錯的成績,可是參考國外的案例後,會覺得,有時候再精進些,或許能吸引更多國際級的遊客前來,也或許能成為學校戶外教學的好場所,而不止是遊客二三隻,或讓餐飲和市集喧賓奪主成為焦點,我覺得空間最好複合使用,也就是不要單一用途,只賣紀念品或只供參觀,像是臺北賓館結合戶外音樂會就很不錯,北投溫泉館就有在假日時結合市集和表演活動,內部則開放參觀並有視聽室播放介紹影片,吸引相當多人潮與遊客,大家各取所需,各有所好,有流動也有停留,是很好的典範。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中放送局,從名字就可以判斷原來應該是廣播電台,因為放送這二個字,現在仍有許多人以台語在形容廣播的功能,不過從外觀上,已經看不出它原有被賦予的使命,沒有天線,也沒有擴音器或喇叭,只是一棟單純的和洋建築,而且風格簡約,入口的警衛亭透露出它可能曾為政府機構的單位,庭園裡,有老樹和樹屋、奇石、水池,還有封閉不用的防空洞,如今的文化局將它復原的有聲有色,保留了舊建築的歷史韻味,也加入自然生態的手法為它增添視覺景觀上的風采。

IMG_2625.JPG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公車時經過這裡,看到古蹟建築又有人潮,馬上就GOOGLE記下來,可是實際進來之後,覺得普普,因為主建物真的是用來練劍道的,一大片開放空間,跟以前去過的高雄武德殿一樣,只是這裡的建築比較偏和式,高雄的是和洋式,外面有市集,過了主館(惟和館)後的內院裡也有設攤,有吃有喝,有賣小東西,也有廁所和休憩座椅,有這些基本配備對遊客而言就很貼心了,各館介紹和歷史可參考官網: http://www.sixarts.org.tw/

  我在裡頭晃了一圈後,發現躲在附屬建物後方的混凝土建築還比較吸引人,看起來像是私人房舍,不然就是官舍,外觀的日系風格與文化館非常搭,而且與館內建築沒有什麼區隔,要不是大門深鎖,真以為是另一個參觀景點。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中文學館基地前身是日治時期警察宿舍,主要涵蓋文學館與文學公園,一個好的景觀師或建築師能將既有的物件與新闢的物件利用相同的主題性與元素串連起來,因此整體氛圍是很融洽的,不會有突兀的地方,這裡就是這樣一個擁有歷史建築與景觀公園互相襯托、輝映的場所,逛完後會自然而然對設計者感到無限的欽佩,於是回家爬文後才知道這是 ARIA Architect&Planners負責人謝文泰建築師 的作品,他以都市設計再生策略為架構,呼應基地周遭既有的歷史建築文教功能(臺中州廳、中美館等),而發展出以文學為設計構想的主軸,園區內處處可見建築師對既有元素的用心思考:磚牆、老屋紅鐵門及果樹的保留,老榕樹的保存及館舍與新公園的過渡空間等,身處其中的人,絕對能感受到建築師的認真與付出,好的作品能打動人心,這個文學館達到了。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受訓上課之賜,得以來到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參觀,不但免門票,還有專人導覽解說,當然,我一直是脫隊的那個,上完課,還有前輩請吃冰棒,真是太幸福,可以暫時抛下成堆的業務,好好欣賞這楝閩式風格的歷史建築,話說之前看過板橋林家後,會以為這二家都姓林,是不是有關聯,經爬文後,發現不同戶,應該只是陳林半天下的巧合,板橋林家因為參觀時還在整修,部分地方不開放,感覺逛起來動線比較亂,不過園子是蠻大的,該有的假山水池、亭台樓閣都有,相較霧峰林家,主要以建築群取勝,尤其是大家都讚不絕口的大花廳(也就是戲台),真是精雕細琢,可見古人也重舞台設計,醬子的背景才能襯托出台上那些扮相華麗的主角們。

  照片不少,因為去了就知道,真的很好拍。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惠中寺是之前騎鐵馬上班時的必經之地,多喜田是去閒晃買麵包時發現的,二家都有古典主義建築的造型元素,其實惠中寺的建築蓋的蠻不錯,下班時發現燈火通明的門廳背後,居然有著電影場景般的雙迴旋梯,原來它的前身是間餐廳,大概是為了顯現婚宴場地的奢華風貌,才有如此的設計,裡面陳設有美術館和素食餐廳,我沒有進去過,想進去的朋友可以先參閱官網: https://huichung.fgs.org.tw/

IMG_2483_結果.JPG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有很多日治時代的和洋建築,蓋的四平八穩,渡過很多次地震和颱風,至今仍被利用為辦公室或其它用途,就現代的觀點來說可能被認為是過度設計,不過就長遠的眼光來看,它們已然成為一座都市裡的活歷史,當初的設計者和施工者一定也希望自己認真付出的作品能經的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就像家裡用了二十年不會壞的日立冷氣和大同電鍋一樣,那時候流行的外觀現在成了懷舊的拍照打卡景點,見證了城市的發展和變遷,也印證了建築這一門八大藝術在人文景觀中的地位。

臺中警察署廳舍 (2).JPG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到台中後,發現有著名的老舊建物保存活化再利用,當然要來朝聖,這次是騎著小鐵馬來到中興一巷,地方不大,但規劃的有聲有色,內部有很多文青小店家,加上周遭也有幾楝特別的老舊風格建築,而且擠了很多小吃,再不遠處就是草悟道,假日都有市集,所以輕鬆悠哉的逛一天不是問題。

經營這裡的是范特喜微創文化: https://fantasystory.com.tw/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為了太子賓館而來,想知道以前所謂的東宮太子行館長什麼樣,但是因為內部空間維修不易而且似乎有貴重古董,所以館方沒有開放,但外部的庭園空間是可以參觀的,偌大的黃金博物館也很適合全家出遊,加上這裡餐飲方便(有冷氣),所以我難得的停留在這裡用餐,否則一人出遊的我通常是自帶簡餐或利用超商解決。

交通: https://www.taiwantrip.com.tw/line/32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