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事館,原名圓山別莊,古早有錢人的別墅,是一棟融合英國都鐸式屋架和十九世紀末新古典主義的洋樓,位在北美館旁。為二層樓建築格式,一樓為磚造,二樓則為原木結構。因尖塔、銅瓦和塔樓均有鮮活的色彩描繪,感覺像童話故事中的建築,因此冠有「童話奶油屋」的別稱,目前為售票參觀。
現代建築的售票口與後方的故事茶坊( 亞都麗緻大飯店團隊經營管理,是以法式人文風情為主的簡約時尚餐廳。 )
官網上說斜屋頂採用菱形銅板瓦片層層搭扣,塔樓採用平鋪工法以銅板包覆,精緻完整的收邊技術堪稱台灣金屬屋頂的代表作,屋頂銅板氧化的鋪色過程為亮澄色>古銅色>深褐色>黑色>綠青,目前別莊屋頂顏色已經進入深褐色的階段。而屋頂銅板的顏色變化,也正代表著別莊的歷史一直不斷的在歲月裡累積。
就是它就是它,那個米橘色和磚紅色的花紋,讓整棟建築感覺超奶油又十分童話風,不知道為什麼,入口亭的顏色和量體感與主體建築很不搭,因為它是仿文藝復興巴洛克式,尤其是那比例有點誇張的柱基,一直覺得它應該是後來增建的。
很有英國鄉村風格的鋪面與花園,聽說有一百多種花花草草,歡迎來這裡認植物(記得手機先下載"形色"APP)
亂石片收邊生態池,一看就知道這個庭園維護成本不小,而且次數頻繁。
這個角度看花園就知道塞了多少植物,有多複層,而且四季色彩鮮明,我在的地方是故事茶坊外的露臺,有座位供遊客免費休息。
側面,後側像是加蓋的溫室。
一樓的天花板,其實入口左側有一架聽說是用象牙製作琴鍵的鋼琴(因為太驚訝只顧著看忘了拍),以前的有錢人果然霸氣,當然不給彈,可也沒有錄下它的聲音撥放讓我們鑑賞是不是和超級有錢人必備的 Steinway & Sons 鋼琴同等音色。
二樓展示的插花藝術,我很喜歡這類結合歷史建築展出的作品,對遊客和作者而言都是雙贏,當然啦,展出的作品水準通常都很高。
二樓的天花板和屋頂維修口,為什麼常拍天花板?因為有錢人通常有怕哪裡不完美的規毛細節,所以經常被一般人所忽略的天花板和地板、階梯和扶手,甚至是門把手等,我都會去注意,因為可以感受到設計的用心和施工的認真。
從二樓望向花園,我覺得,以前的鋪面應該沒有那麼多種材質,是因為年久失修,找不到同樣材質修補,所以就變成現在這樣。
很多門意味著分隔很多空間,現在參觀有空調,以前的人衣服包那麼緊,要不是靠開窗,應該會熱爆。
天花板的通氣口,我猜想是因為以前冬天需使用炭火盆或煤油爐取暖,所以門窗緊閉下使用的通氣口。
二樓露台外看到的窗戶
在露台上看到的建築後方外觀
往下看到很特別的窗框
館內剛好展示游志忠先生的回到1919畫說臺灣建築文化遺產巡迴展,我PO的這三幅古蹟建築都已不存在,只由藉由畫作欣賞以前的建物風貌。
以下為故事館隔壁,北美館外的公共藝術
王文志/庇護所,在北美館閉館期間的戶外大型公共藝術,展期已經結束,我好像註定跟它無緣,第一次來看故事館時,經過它,它還在施工,第二次特地來看它,卻遇到下雨不開放(可是新北是出太陽啊...),後來就再也沒時間過來,本來很想進入它的核心空間,感受一下它的光影變化的,不過後來台中花博有個名為天上掉下來一顆種子的公共藝術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跟同事一起在未開放前體驗內部空間,也算彌補沒在庇護所體驗到的缺憾。
更多好照片在官網這裡: https://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page.aspx?id=623&ddlLang=zh-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