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不是從李乾朗老師的著作裡看到描述,在現場實在看不出這棟建築物是1915年完工的重要歷史建築,也許是大肆翻修過,所有的"舊意"都不見了,只有看到裝飾細節才會發覺這不是現代技術仿造的,因為國內大概也做不到,加上庭園裡為了替遊客遮蔭,在大門前種了一堆滿滿的喬木,完全遮擋住這棟建物原始風貌,也讓欣賞的價值打折,幸好買票進去後,部分原味還在,還是蠻值得的。

臺博館 (23).JPG

野材一郎與荒木榮一合作設計,採後文藝復興式,立面為多立克柱式。

臺博館 (22).JPG

這個外牆就是官網上介紹的,建造之初由日本水戶市運送過來的白寒水石。

臺博館 (20).JPG

臺博館 (21).JPG

紀念品店

臺博館 (3).JPG

臺博館 (4).JPG

內部採科林斯柱式。

臺博館 (5).JPG

卷渦與毛茛葉的裝飾

臺博館 (6).JPG

 

臺博館 (9).JPG

第一次見到勳章飾的葉子是棕櫚科植物

臺博館 (10).JPG

臺博館 (11).JPG

這個圓頂就有文藝復興時期教堂的風格,監察院也有個醬子的圓頂,而且更為鮮明。

臺博館 (17).JPG

整個館舍相當大,因此雖然週休二日人潮不少,卻也不顯擁擠,很多爸媽推嬰兒車也能逛的悠哉,我從不拍人或人群,所以照片都是避開後的拍攝結果,無法盡顯全貌。

臺博館 (18).JPG

臺博館 (12).JPG

臺博館 (14).JPG

臺博館 (15).JPG

內裝的木料全是我們這裡珍貴的檜木,幸好建築物他們帶不回日本。

那時想著為什麼樓梯踢腳板要做那麼高,除了白牆容易髒以外,我想可能還有保暖作用吧。

臺博館 (19).JPG

臺博館-狐尾武竹.JPG

庭園裡長的很好的狐尾武竹

二樓有餐廳,能休息用餐或喝飲料,去的時候非用餐時段也滿座哦,慢慢逛的話,會發現二樓有館舍翻修的完整展示與介紹,櫃子裡擺放有當初拆下的裝飾原件,作工精美,也意外發現二樓似乎尚有待修之處不便開放,這時想起了李乾朗老師說的:建物原有完整的大跨距木桁架,但近年被無知建築師拆除,增加水塔,改裝鋼桁架成為樓中樓,在一次地震中受損...我特地爬了一下文,原來這無知建築師是...以下摘錄自官網" 省博館自八十年十月開始進行建館八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全館大整修,硬體修復工程歷時十二個月於八十四年十一月完工,主要工程包括屋頂銅皮換新、木桁架改為鋼架、翼殿屋頂恢復階梯原貌、新增閣樓四百坪教育活動空間、防蟻防漏防水工程、結構補強工程、空調水電消防保全工程等,總經費為二億元,由省住都局建築處主辦、漢寶德教授指導,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慶仁營造公司承包。

其實這裡是很適合帶小朋友來學習的地方,大人們也是,有很多自然與人類學史料,何況這裡買張票,可以同時再去看對面的土銀園區大恐龍,很划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博物館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ichin 的頭像
    yichin

    景觀與建築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