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擠了10個景點,是因為走馬看花,拍下翏翏可數到此一遊的紀念照,其中最令我驚豔的是台北科技大學紅樓,是參加氣功團練時無意間發現的豔遇,而最讓人氣結的,當屬公賣局無誤,想知道有什麼小插曲,請往下拉 >( ̄ー ̄)<

未命名.png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賓館是位於所謂博愛特區內的公部門建築,門牌號碼為凱達格蘭大道1號。最初為臺灣日治時期的總督官邸,現為中華民國的國家招待所,由中華民國外交部管理使用,專門接待國賓或舉辦慶祝活動。現今亦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賓館興建於日治時期,原名「臺灣總督官邸」,除了是總督住所之外,也是總督接待與宴請貴賓、皇族的地方,從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開始一直到末任總督安藤利吉為止,共有16位總督曾居住於此。1945年中華民國治台後,總督官邸曾短暫成為臺灣省政府主席官邸,1950年改為現名。1952年,《中日和約》在此簽署。2002年展開修復工作,於2006年5月竣工,並定期開放供民眾參觀。

  根據李乾朗老師的調查,賓館的建築設計出自多人之手,原為福田東吾、野村一郎,後為森山松之助與八坂志賀,採後文藝復興式樣,最特別是曼薩爾式屋頂,其高貴程度或許比不上東京的迎賓館赤坂離宮,但在國內無疑是我最喜愛的歷史建築,大概從小接觸西方童話的關係吧,比起中國故事裡的仙女,我更愛西方故事裡的公主,但我心目中的公主不住中古世紀城堡,而是住在像凡爾賽宮一樣的華麗巴洛克式建築,但尺度必需親民些,因此臺北賓館就成了我名單上的頭名,它除了外型亮麗、內裝奢華外,還有一點很值得提的,是它位於後門的日式迴遊式庭園,設計的非常高雅有品味,應是利用當年留下的庭園形狀加以小改款而成,可惜不開放遊玩,只能從部分外圍拍照,但僅止於此,就能讓人感受到處處皆景的用心,精緻中帶有自然的野放,是個與建築體非常相襯的高格調庭園。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故事館,原名圓山別莊,古早有錢人的別墅,是一棟融合英國都鐸式屋架和十九世紀末新古典主義的洋樓,位在北美館。為二層樓建築格式,一樓為磚造,二樓則為原木結構。因尖塔、銅瓦和塔樓均有鮮活的色彩描繪,感覺像童話故事中的建築,因此冠有「童話奶油屋」的別稱,目前為售票參觀。

台北故事館 (6).JPG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華東方離姐姐家不遠,我是走在興安街要去行天宮圖書館的路上恰巧看見的,起先還以為是誰家的豪宅,後來才知道是飯店,所以從慶城街拍起,繞著它走了一圈,是簡化了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官網上秀出的內裝 https://www.mandarinoriental.com.hk/taipei/songshan/luxury-hotel ,材質和配色也是新古典主義揉合現代主義風格,我是純粹路過,沒有去用餐也沒有住宿,而且能拍的角度有限,從它一線的鄰居大樓去拍大概會好點,唯一開放式的大樓是對面的長庚,我有去看過,不過隔著玻璃惟幕,而且也只能拍到上半部,下半部都被分隔島上的喬木遮住,所以使用無人機才是最佳的選擇,但是會有私人產業的隱私問題,這裡可以看到較多的照片: https://www.pinterest.com/seddie7275/tony-chi-mandarin-oriental-taipei/?autologin=true

   這麼好看的建築物當然要來探索一下建築師是誰,原來是跨國建築師事務所WimberlyAllisonTongGoo也稱為WATG,在倫敦,新加坡,伊斯坦布爾,火奴魯魯,爾灣,洛杉磯,紐約,西雅圖和芝加哥設有辦事處,他們專攻酒店設計,在全球十分出名,有許多奢華的高級酒店都出自他們之手,尤其是錢多到花不完的中東地區 我原以為他們的設計會有擅長的風格和擅用的元素,後來發現他們是聯合事務所,原先創辦人有二位,後來擴增到5位,現在已經成為信託公司,也因為如此所以沒有所謂的印章設計吧,會發現他們的設計十分符合所展現的風格主義與當地文化特色,而共同點大概是"奢華系"風格。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大醫院舊館,現稱西址,原稱台北病院,1895元初始為木建築且在大稻埕,1898年才遷至現址,因白蟻蛀蝕杉木,1912年才改為由近藤十郎設計的文藝復興風格之熱帶式建築,於1921年完工,是當時東南亞最大型、最現代化之醫院。紅磚為圓山煉瓦工廠製造,木材為阿里山檜木,病房地板全部使用七分檜木(現木頭地板僅存於老年醫學部辦公室),屋頂則使用蘇澳石板瓦。整體紅磚牆面上以洗石子(人造石)作為紅白相間的橫帶。

WP_20160807_001.jpg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嗯...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雖然標題下了三個景點,感覺很像旅遊高手,但原來目的只有地熱谷,誰知出了新北投捷運站後,跟著人群往右邊一瞄會看到小而美的新北投車站,然後跟著大家走在中山路上,沿線欣賞北投公園的風景,經過常在雜誌出現的北投圖書館後,居然又看到北投溫泉博物館,而且去的那天,剛好遇到假日市集,好多人坐在午後的草地上悠閒地聆聽現場演唱,也有很多小攤可以逛,我就在其中一個小攤買到超好吃的手做肉桂卷,肉桂粉很新鮮,麵團也很新鮮,所以很香又有嚼勁,真是太幸福了,然後在博物館裡繞好久,哪裡都好拍,等到出來再走到地熱谷時,人家已經收攤關門 〒_〒,所以這篇的地熱谷其實是第二次去的,哈!

  我後來拿著肉桂卷攤的名片,找到它的家,原來是在師大附近潮州街上的NomNom https://www.facebook.com/nomnomtaipei/photos/a.1459319174301527/2352049265028509/?type=1&theater 我只是湊巧吃到,後來才知道它在網路上很有名氣,尤其是限量的肉桂卷,可以先電話預訂,像我自己大老遠從新北跑去,人家已經賣完,只好吃客簡餐捧場,沒想到年輕女生經營的店,料理卻很好吃,吃的出用心,擺盤也花心思,以會賺錢的成人來說,價位合理,但對學生來說可能偏高。所以店內經常有空位。咦,怎麼從北投跳到師大來?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到北投麗禧參加研習,才發現它的鄰居是北投文物館,真是賺到,趁著下課空檔就進去參觀囉,這裡是極少數歷史建築中,為私人所有並經營的,建於1921年,前身是一家高級的溫泉旅館。

IMG_0256.JPG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山堂的外觀是現代折衷主義樣式,最特別的,是那三進式的入口設計,井手薰首開風氣之先,為了人車分道而設,在1932年就有這樣的設計思考,真是貼心而且考慮的很長遠,再來是它給人的厚重感,不用到室內,就能感受到這棟建築物的穩固性,其鋼骨水泥構築,和228國家紀念館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當時應主要考量耐震,其次才是耐火、耐颱風等,在尚未結束二次大戰的當下,說不定連炮彈攻擊都預想到,所以才會蓋的這麼像一座堡壘。

WP_20160819_111.jpg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棟建於1927年的豪宅,原屬於名為葉金塗的鳳梨商人所有,當時的他大概想像不到,在90年後的今天,建築會因為星巴克而出名,成為咖啡愛好者、品牌追求者和觀光遊客們的集合所。

  原址已由建商改建,三層樓以上為飯店,但仍保留保安街上的原始三層樓立面,而重慶北路上的立面則為仿建,富麗的紅磚建築與巴洛克式裝飾風格,鮮明地流露出日治時期豪商巨賈的形象。山牆上清晰的「泰」字,代表葉金塗所經營的商號「金泰亨商行」,而建築上的鳳梨泥塑裝飾,則是葉金塗經營鳳梨罐頭事業的象徵。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稻埕,是喜愛歷史建築的人必去朝聖點之一,我遊歷過很多歷史建築,很多都只去過一次,但是喜愛的就會常去,大稻埕就是個會讓人回鍋的地方,或許因為它是建築群,整體的氛圍讓人悠遊其中,就像走在一片好風景裡,怎麼走怎麼看都不會膩。

  我的路線是從捷運大橋頭站出站後,走延平北路二段,然後到涼州街口右轉,這時在交叉口就可以看到仁安醫院,涼州街到安西街右轉,這裡進來不是看建築,是來吃網路上推薦的賣麵炎仔,他們家的紅槽肉真的好吃(請必點),吃完後回到涼州街,然後走到迪化街一段右轉,沿路都有很多歷史建築可以欣賞,走到底就會到達迪化新天地,這裡蠻值得過來拍照,稍做停留,如果不想走重複路線,可以在大橋頭站出站後直走民權西路,到迪化街一段再左轉,就可以從迪化街新天地開始,一路一直走在迪化街上欣賞,沿路有賣喝的賣吃的,還有小物店可以買伴手禮,我在迪化街上一直走到南京西路才折返,途中會經過霞海城隍廟及永欒市場,市場停車場這裡有一窩小吃可以讓大家稍做休息(沒有冷氣哦)有冷氣卻不用消費的地方,就是大稻埕遊客中心,在永樂市場對面的三角窗,杠棒上寫的是:大稻埕故事工坊。乍看之下以為是私人經營的店面,其實不是,它就是隱姓埋名的遊客中心,大方給它走進去坐著休息吹冷氣,然後再往前走一點去吃小吃後再折返或走南京西路去中山站搭捷運也行(至中山站約1公里路程)。

文章標籤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