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辦公室開車殺到這裡,約1小時有餘,磚砌平房的外觀看來不起眼,館內收藏也普普,但走到後花園就有驚豔到,戶外景觀結合鐵道意象、純樸的砌石和客家民俗植栽,而且園區後方緊貼東豐自行車道,園內植栽錯落有致,加上冬日暖陽,逛起來非常舒心,這裡沒有鄰里公園一大堆設施,也沒有人群聚集下棋或聊天,走在步道悠遊其中,聽著鳥叫聲和風吹樹葉的聲音,被一整片園林包圍,是不輸SPA的免費療癒行程,我們在平日的下午來這裡看植栽,館方人員一路陪同,他們維護的相當好,除了有些植栽因為季節交替和被附近居民踩出獸徑而掛掉的以外。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32).JPG

老實說,我本來很不愛拍景點或公園的入口,因為感覺很乏味,有種到此一遊的僵化感,但轉個角度想,沒有一個入口做為過渡式或開頭的介紹,似乎又略顯雜亂,所以...走吧,我們進去囉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31).JPG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33).JPG

入口兩側的生態池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34).JPG

館內服務台旁展示著楊海茜老師率領30多位客家女性製作的立體鉤織花燈,花燈主題為:綺麗花都,其它館藏還有展示園區成立的介紹和早期客家文化的農具(其實農具應該不分什麼人都是一樣的吧),跳過浪過不拍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1).JPG

吔,來戶外了,有種放牛吃草的寬闊感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10).JPG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8).JPG

請自動略過澆灌噴頭和水線...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11).JPG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24).JPG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25).JPG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17).JPG

這裡植栽配置有桂花、含笑、黃梔、箭葉鳳尾蕨、火炭母草、魚腥草、艾草、千日紅、金劍草和金絲草等,很多是當初在學校時沒認過的民俗植物,其中有認過又最有印象的大概就是魚腥草,那時集豪老師說它真的有臭味會三天洗不掉,基於神農嚐百草的精神,我就給它揉下去,然後...那股刺鼻的臭味真的薰了我三天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26).JPG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6).JPG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19).JPG

東豐自行車道(苦楝林道)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20).JPG

東豐自行車道終點意象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29).JPG

這是在園區內轉一圈後從外圍回到館前大門時路過的一棟建物,看起來平實堅固顏色又帶冷漠,有點像軍區,鋼鐵般外表下透出一股溫暖而安全的感覺

   回程時坐在副駕駛座的我,眼睛被一隻長的像龍又像馬的雕像給吸引,它被安在橋面的兩端,而且一端的左右邊都有,當時來不及拍照,後來上網查才知道它是東勢大橋上極負盛名的龍馬,作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楊英風,他將這作品命名為飛龍,網路上還說了一段關於這龍馬的小插曲,當年921大地震造成大橋毀損,龍馬更一度被棄置,眼光很好的石岡居民提出申請要將這象徵辟邪平安的神獸迎回石岡安置,這才引起東勢居民的重視,讓龍馬隨侍在修復後的東勢大橋兩側,有經過的朋友記得瞄一下,真的是好作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ichin 的頭像
    yichin

    景觀與建築

    yi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