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當年為解決大家喝未過濾水容易生病的問題才興建的技術設備,現在已退休成為我們的觀光旅遊勝地,坐捷運在公館站下車後1號出口出站,直走看到水源市場大樓(未過大樓)旁的巷子右轉,是羅斯福路四段90巷,直走過倆倆號接汀州路三段60巷再一小段就看到,覺得複雜記不住其實出站後跟著人群走就對,這裡真的很適合夏天來,雖然入場要門票,可是大人能在寬敞的園區裡散步,小孩可以去水鄉庭園區戲水,而且水鄉庭園備有簡餐區(不過幾乎都客滿),噴泉庭園區也有座位可以休息,一家老小一同遊樂再好不過,體力好的可以自己去趴趴走,走不動的可以在座位休息,園區廁所不止一處,所以蠻方便,不過要記得帶水和些許餐盒,才不用走回到入口旁的水鄉庭園區用餐要等很久,因為人很多。
整個園區很大,而且有上下坡,尤其是前往消壓塔和輸配水器材展示區,消壓塔到觀音山蓄水池是走小觀音山步道,就是登山步道,很涼爽,還能看見松鼠,不過也有告示提醒有蛇,那時去的時候觀音山蓄水池關閉,很可惜沒看到,本來很期待的,好笑的是,暑假結束後水鄉庭園不開放,觀音山蓄水池就開了,不知道是不是其中有關聯?
野村一郎設計的自來水博物館,原名台北水源地唧筒室,入口在雨側,同樣為文藝復興樣式並使用科林斯柱式。
博物館內為開放式地下室,有十多組唧筒引水設備。
博物館後方
尺寸親切的小後門
噴水庭園區
想起Dan kiley的樹陣
輸配水設備展示區
由輸配水展示區望向博物館的VIEW
前往消壓塔途中
消壓塔上的視野,這裡人很少,環境清幽風景又好,而且有規劃簡易步道的休憩設施,很適合情侶來這裡談心。
喜歡這種鋪法的地坪,歐式花園很多這種鋪設方式。
自行車道
量水室,現已委外經營為餐廳
台北對古蹟建築的保存與活化再利用真的令人讚賞,不愧是首善之都,資源多人才也多,相對提升大台北民眾環境素養,還有捷運加持,假日不愁沒地方去也不用擔心沒停車位,背起包去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哪玩都方便又盡興,真羨慕台北人啊~